“拉哈苏苏”——同江
同江市原名“临江”,土名“拉哈苏苏”,赫哲语,“废墟”或“老屋”之意。
同江市由佳木斯市代管,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地处东经132°18′32″--134°7′15″、北纬47°25′47″--48°17′20″之间。东接抚远县,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5镇5乡,以及6个国有农场,总人口21万(2012年)。
同江市是中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是贯穿中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境内有八岔岛和洪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街津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国家一类口岸——同江口岸。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同江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32°18′32″--134°7′15″,北纬47°25′47″--48°17′20″。辖区东与抚远县接壤,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全市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
气候
同江市位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差别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多西北风,气候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多偏南风,雨水集中,气候较为湿润;春季、秋季由于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2.9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0.0度,极端最低气温-40.8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1度,极端最高气温37.7度。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年平均降水量532.7毫米,五至九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9.2%。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10度积温在2083.3-2786.0度之间,历年平均值为2456.8度。
地形
同江市地形属古老冲积沉降的沼泽平原,同时有外兴安岭零星余脉形成的少量山地,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5米至65米,坡降1/5000~1/8000,地貌组合差异不大。
土壤
同江市土壤多属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其中草甸土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61.2%,黑土占21.1%,白浆土占5.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已发现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锌、硫铁矿化点和砂金、高岭土、褐煤、石灰石70多种,铁矿石储量为44亿吨,锰矿储量达640万吨,煤炭储量达298亿吨,萨哈林岛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高达50亿吨,水镁石矿储量1400万吨,氧化镁含量高达62%。
植物
同江市属森林面积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2%,有桦树、实生柞、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等20余个树种,有榛子、核桃、葡萄等干果与浆果,有蕨菜、蘑菇、木耳、猴头等菌类,有刺五加、黄芪、党参、穿地龙等山药材229种,总贮量近300万公斤。
动物
同江市境内野生动物有熊、野猪、狍子、野鸡等。鱼16类73种。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野鲤、大白鱼、草鱼、鲫鱼等,还有比较名贵的鲟鳇鱼、鲑鱼。
旅游
概况
同江市较为独具特色的有三江口、街津口、拉哈苏苏海关遗址、中俄间旅游等。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拉哈苏苏海关遗址在市区北侧,有砖基铁瓦结构建筑50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古老建筑,系1910年英国人所建。1989年同江市人民政府把这里建成中国唯一的一座赫哲族博物馆。同江市还开通了对俄罗斯的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哈巴罗夫克、共青城等城的旅游业务。
主要景点
三江口风景区
黑龙江、松花江两江流到同江形成三汊口,人们习惯称“三江口”,河段长度为102公里,水面宽度1200米,水位差22.3米,最大流量16.600立方米。两江汇合后水势骤增,江面开阔,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浪涛光涌,气象万千。三江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中国的赫哲族、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的侵略,故有“古战场”之称。
街津口
街津口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同江县境内,距离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赫哲族聚居地。这里是赫哲族的聚居地,游客可深入当地人家,领略赫哲族以捕鱼为生的特有风俗。被誉为黑龙江的“边陲名胜”。每到5-10月旅游旺季。街津口是黑龙江畔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赫哲族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丰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harbin@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huigan.cn/article/2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