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风景区
青山寺位于县城南8.2公里的林木葱茏的青山西侧,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史载,青山寺原是祀西周侯国焦王的祠庙,故又称焦王祠。
青山寺位于县城南8.2公里的林木葱茏的青山西侧,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史载,青山寺原是祀西周侯国焦王的祠庙,故又称焦王祠。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封焦王为宁应侯,称崇佑庙,宣和年间又增封为惠济公,又称惠济公庙。青山寺坐东面西,顺应山势,层层递升,设计巧妙。别具一格,崇宇高阁,掩映于古树翠柏之中,景色颇为壮观。
景点代表
泰山行宫坊:位于青山脚下,明朝世袭鲁肃王朱寿镛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修建,是一座仿楼阁式的三门石质建筑。中门内外两侧4个石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门额外刻“泰山行宫”,内刻“云林胜槩”,运笔健劲有力。两侧门门额上皆雕有浮龙、麒麟等图像,刀法娴熟,惟妙惟肖。整个坊顶均仿木质建筑形式,石雕斗拱、歇山顶、鸱吻、瓦垄、瓦当……,特别是中门门额上面一组“明鲁王晋见焦王”的浮雕,主、宾、仆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整个牌坊堪称一组格调和谐、技艺精湛的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门:从泰山行宫坊向东有一条山路,直通三门。三门是惠济公庙的大门,重修于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为灰瓦硬山式建筑。中门三间,两侧甬门各一间。
惠济公大殿: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建于1米高的石台之上,1334年(元至正三年)、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两次大修。大殿面阔5间,南北长17.3米,东西宽6米,高约9米。五脊歇山顶,彩绘斗拱,绿瓦霞帔,巍峨壮观。前檐下4根高大石柱,通体平雕花卉。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高大朱漆雕龛中原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大殿前有1929年修建的龙头碑一座。在碑前砌八角形玉液池,其外接圆直径3米,雕砌以石栏。大殿后有山泉一眼,题名“感应泉”。泉水经殿底暗道,由碑底部之龙口中喷涌而出,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澈见底。泉、池以殿相隔,如不留意观察,人们多不知泉由何来,池水何去。这一奇幻景致,既是天工,又是建造者的匠心独具。雕凿精致的龙头碑两侧,镌有一幅“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的楹联;碑的北侧,刻有清末进士王俊卿题“青山十八乐”诗十八首。大殿两侧皆配以五间,连同三门,围成一个小院落。院虽不大,但曲雅秀丽,院内碑石婷婷,泉流潺潺;苍松遒劲,翠柏参天。奇景异致,吸引游人留连忘返。
这一层还有以下附属建筑:
白玉宫:位于三门右侧,为单间二层楼阁,内祀《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建于清末。
子母殿:又名奶奶堂。位于惠济公大殿北,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建,为三间硬山式建筑,内祀送子娘娘。
迎客厅:位于惠济公大殿南跨院内,四间厅堂式建筑。厅前配以嘉兰修竹,清静淡雅,是旧时主持僧人居住和来游的官员、雅客休憩的地方。
万佛阁:在迎客厅东边,是三间两层硬山式楼阁,其中塑有众多佛像。 关帝庙 在万佛阁北,三间硬山式建筑,祀三国时关羽。
寝殿:穿过惠济公大殿,绕过感应泉,沿两侧石砌台阶,便至寝殿。寝殿三间建在高出于大殿的山崖之上,内有惠济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塑像。
泰山行宫:为“泰山圣母”的离宫,1634年(明崇祯七年)建于石砌高台之上,绕过寝殿,登40余级台阶方可到达。宫阔3间,长10.45米,宽6米,高5. 5米,黄瓦覆顶,五脊歇山式建筑。宫中原有泰山碧霞元君塑像。宫前宽阔平坦的月台,可供游人鸟瞰远眺,“青峰夕照”的胜景可尽收眼底。有诗云:“落日照青峰,赤城霞万丈。幽人动晚酌,静看月初上”。
玉皇庙:建于青山绝顶,斗拱飞檐。庙内祀玉皇大帝。从山下望去,绿树簇拥,烟霭缭绕,势欲腾空。
旅游特色
青山寺原是祀西周侯国焦王的祠庙,故又称焦王祠。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封焦王为宁应侯,称崇佑庙,宣和年间又增封为惠济公,又称惠济公庙. 寺院内碑石林立,造型别致,笔法俊逸,为历代文人墨客及官宦、捐施人士所刻;寺院南邻有一天然古洞,洞中有洞,深达百米,暗泉四季叮咚.
济宁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平均气温为26.1℃,最高26.9℃;冬季寒冷干燥,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0.4 -1.9℃;春秋两季较为干旱。全年平均气温为13.3-14.1℃,气候宜人,出游以春、夏、秋三季为宜。
特色景点
感应泉:泉池清澈如镜,微泛涟漪。泉水透过殿底流向殿前,经殿前一虬须怒目的龙首口中潺潺流进一石砌八角形的"玉液池"内。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登峰山封禅,下泗水捞鼎,专程来此览胜并设立行,捧饮甘冽的泉水,赢政皇帝赞不绝口;时下,游人携壶佩盏,以饮品玉泉而生"祛病延寿"之趣,而长年在此的文管工作人员,四季以泉为井,更是喜不胜收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harbin@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huigan.cn/article/3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