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遗址在深山密林之中,原为土匪山寨,后被抗联收编扩修为营房和阵地,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秘密大本营,寨名由抗联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书法家陈雷题写。槟榔寨由主营地——主阵地——前沿哨卡——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医院——跑马场等组成,现如今各种遗迹仍清晰可辨。
主营地槟榔寨为木质结构,北面临山,南面临河,是四合院建筑风格,墙由立木排列而成,房屋为木刻楞,四角建有4座炮楼,并有一条暗道与外界相通;主阵地设在主营地南山梁上,在山梁上平坦处建有主阵地营房,约220平方米,驻军200人,由营房向东南沿山梁有200余米长的战壕。连接2个哨所6个掩体,两个哨所距营房80米,南北距两米相对,为连环碉堡,由营房通西山梁,设有哨所,并有200米战壕,东侧山下三栋营房300平方米,可住150人,营房东侧20米处有水井二眼。主阵地战壕宽1.5米,深1米,哨所面积小的9平方米,大的40平方米,掩体直径1.5——3米,营地周围为原始森林适于隐蔽。主营地距主阵地2500米,为抗联三军领导机关驻地,营房四栋,前三栋为三合院状,有两个长6米宽2米大菜窖,两个石垒锅台为小灶,有水井一口,其附近有两个石垒大灶,所有石灶完整,从石灶可见锅直径为1米。 营房附近有马场,练兵场,粮田和菜场。三合院前有直径49公分,厚17公分的石磨一对。密营地还发掘出朝鲜族白钢碗,瓷碗,搪瓷行军盆,马镫,长枪,军刺,修枪机械等抗联物品。
抗联领导人金策、冯仲云、赵尚志、张兰生、张寿笺(李兆麟)、李延禄、李福林、魏长魁等均在这里指挥过战斗。三军执法处、少年连、警卫旅经常驻防在此密营,是三军在1936至1938年的活动中心。抗联三、四、六、八、九军曾在此召开过抗日联军联席会议。距此密营东北11公里左右的鹰窝是当时北满临时省委驻地,此密营还肩负保卫北满临时省委的任务。
“槟榔山寨,壁垒森严,抗联遗址,风烟犹在,壮士浴血,记忆犹新,追溯历史,感慨明天”。清河林区群山峻岭,江河纵横,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党开发较早的革命老区之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有许多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和林区发展进程的加快,清河林业局党委、林业局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和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面布局、稳步推进。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场馆兴建、陈列更新、设备添置、环境美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成为林区文化景观的亮点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