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虎山由城址山、庙台山和大萝卜山等三大山脉组成。主峰海拔446.9米,为沈阳市第一高峰。城址山主次二峰间原有古城址一座,全长3400余米。土石结构,依山建筑,起伏蜿蜒。早年间,这里曾出土过盔甲、箭头等。2010年“三普”时,被专家认定为“辽金时期军事设施遗址。”在城址山山坳中,原有古刹数座,有三清宫、玉皇阁、观音阁等。玉皇阁建在山腰峭壁之上,庙宇三间,内塑玉皇大帝像,金童玉女。东西两山墙上,悬塑天兵天将。工艺之精,设计之巧,极为罕见。此外,据史料记载,在上述道教建筑之前,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者希日巴高僧在这里久居,最后也圆寂在此山,因其为皇太极打击明军和联络蒙古八旗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希日巴圆寂后,皇太极多次到巴尔虎祭拜。庙台山现存有庙宇遗址,相传康熙皇帝东巡时曾游玩到此。大萝卜山因状如萝卜而得名,现存烽火台遗址一处。在城址山与大萝卜山衔接处,有一隘口,形势极为险要,俗称“土门子”,是北接大漠、南通腹地的“独木关”。峰峦逶迤的巴尔虎山虽不甚高,但却都有着塞北风光之特色。它是燕山山系医巫闾山余脉终止处,可称为中原山区之边际。特别是晚秋时节,映入眼帘的是“漫山红叶,层林尽染。”慕名前来的游人中不乏来自东北几大城市和内蒙古等地旅游观光者。
游人至此是想领略北方要塞的秀丽风光?!还是想寻觅古城址的烽火狼烟?!
巴尔虎山西麓的王爷陵村,原有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爷班弟和固伦端敏公主陵寝在内的王公贵族陵寝十几座,巴尔虎山东麓的公主陵村是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王公贵族陵寝地,葬有齐默特多尔济与和硕端柔公主,以及晚清叱诧风云的人物僧格林沁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僧格林沁这位晚清重臣,曾辅佐道光、咸丰和同治三帝安内攘外,尤其是在抗击英法联军上战功显赫,为世界战争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慈禧太后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僧王在,我大清在;僧王亡,我大清亡”……僧王陵遗址中的青龙盘石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巴尔虎山自然风景区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山巅之上,古城依存。古道隘口,森严险峻,圣旨丰碑,巍峨耸立。
上述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它具体表现了我国北方民族如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民族都曾经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光辉的一页。
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四家子蒙古族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旅游局的帮助支持下,先后建设了公主陵村至城址山的3.2公里的柏油路,为游人提供了便利。又陆续复建了玉皇阁、必应祠等景点,沈阳太清宫的道人也陆续来到了巴尔虎山。此后,游人大增,或求禄、或求财、或求子……现在,巴尔虎山的旅游开发规划正在四家子蒙古族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的完善当中。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巴尔虎山山藏故事,水含传说,一草一木都蕴藏着美。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塞外风光,古老的人文景观,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资源。我们衷心希望:各地、各界有识之士来此投资,共同开发,使这块天宝地灵之区域得以复苏,展现她昔日的风采与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