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普觉寺”由来已久,据说清末民初,开原一带兵荒马乱,匪盗横生,当时大九社的一位姓柴的财主、小孙台村的一位姓郝的财主和二寨子一位姓杨的财主变卖家产,在现在的普觉寺一带购置了土地,然后这三位老者去了洛阳的白马寺出家修行,修行归来后于1930年在现在的普觉寺位置开始建寺。
“九、一八”事变后,成立伪满州国,开原归伪奉天省管辖,当时伪奉天省佛教会在开原设立分会,分会设在普觉寺。普觉寺初期由和尚住持。在普觉寺南侧现在的计量局位置,伪满时期建一寺庙,为尼姑住持。
新中国成立后,普觉寺仅剩一名和尚,有关部门将这位和尚迁走,将尼姑住持的庙宇扒掉,仅有的2名尼姑迁入普觉寺,这就尼姑住持的普觉寺的开始。1953年得宝师父召回,从此开原普觉寺兴旺起来。
六十年代,寺庙创建人之一的柴财主的孙子柴杭林专程从台湾回到家乡,参拜了普觉寺。“0”时期,普觉寺遭到空前未有的洗劫,佛像被砸,尼姑遣散,香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宗教信仰的自由得到恢复,遣散的尼姑又走回佛门,普觉寺的香火开始兴旺起来。
近年来,普觉寺在慧明师父的住持下多方筹借资金,大兴土木,修缮了大雄宝殿,重建了山门,天王殿,南配房,从浙江等处请进了弥陀佛,四大天王等佛像,使庙宇焕然一新。慧明师父还通过在厦门佛学院学习的徒弟果戒,找到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书写了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普觉寺”,然后由赵先生夫人盖上“赵朴初印”。1990年台湾青年佛教基金会赠送给普觉寺藏经一套。
如今的普觉寺已列为辽宁省重点开放的寺院,每到庙会期间,寺院香火缭绕,钟馨常鸣,诵经之声高亢悦耳,真是热闹非凡。
为了进一步落实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又将原普觉寺寺院用地退还给普觉寺,并对普觉寺寺院重新进行了规划。规划后的寺院用地,东西长68米,南北宽45米,用小巷道与周围隔开,整个寺院建筑安排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禅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