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龙口归城城址
归城城址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城东南6.5公里县境最高山峰——莱山之间,莱阴河自南向北穿过故城,汇黄水河向西北汇入渤海。
归城城址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城东南6.5公里县境最高山峰——莱山之间,莱阴河自南向北穿过故城,汇黄水河向西北汇入渤海。
据文献记载,归城为周代莱国的国都。《春秋》宣公七年(公元前602年),“夏,公会齐侯伐莱。”杜预注:“莱国,今东莱黄县。”自《元和郡县图志》至《齐乘》、《读史方舆纪要》,以及《春秋》、《战国策》的一些疏笺者俱袭此说。清人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对此虽有怀疑,但无新说。范文澜、郭沫若等亦持旧说。王献唐在《黄县已其器》一书中,据灰城出土铜器否了历来以灰城为“莱子城”的说法,认为“黄县灰城为国故都,古名城,后转音为灰城”,又转为归城。
新中国建立后,文物部门多次对该城址进行调查、勘测、发掘和清理。1973~1974年,省文物复查工作队在南埠村、和平村发掘墓葬5座。198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于和平村西北进行局部钻探,初步掌握了古城址内各类文化遗址的分布情况。文化堆积以内城区最丰厚,深度可达2米,主要为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墓葬分布较广,以和平村、南埠村北、姜家村南等处较为集中,多年来迭有重要文物出土。据近人王道新《黄县志稿•金石目》所记,清光绪八年(1882年)秋,灰城大于家村出土古玺1纽;二十二年(1896年)春,城东南鲁家沟出土铜器10件,其中3件有铭。《黄县金石杂记》谓光绪年间出土周瓦当多件,上钤印文;传说1914年前后,内城出土4铜钟,不久又有方鼎出土;1931年前后,沟北村出土5件铜钟。光绪《登州府志》载,此地曾出土古乐器。1951年4月,在南埠村东北出土铜器8件,须皿及盘、皆有铭,系已其国媵器。稍后,和平村南又出土“己侯鬲”,与上述已其器皆属春秋。1965年春,姜家村水库工地出土铜器一宗,其中尊、卣有铭。1969年,在小刘家村东南出土“启尊”、“启卣”等铜器一批,与姜家村一宗均属西周早期。此外,大于家、董家、东迟家、曹家各村附近,以及内外城墙土中亦有铜、陶器等零散出土。
故城分内城与外城。内城在盆地中部的台地上,略呈长方形,南北长780米,东西宽450米。现有城墙遗址2处:一在姜家村北、和平村西,残墙东西长67米,西端为内城之西北转角处,宽17米,东部宽2米,墙高3.5米,顶面现为农田,黄褐色粘土夯筑,个别墙段有大石杂砌;一在姜家村东南,残墙东西长52.8米,南北宽7.8米,高12.5米,亦为黄褐色夯土,夯层厚6~8厘米不等,为内城之西南角,俗称“点将台”。外城环内城四周筑建,北墙在凤凰山阳坡之半,南墙在南山阴坡山腰,东西墙皆筑于山岗顶部,周约10公里,均为夯土墙。由于自然剥损和历代挖土造田,大部分墙段已荡然无存。现存残迹仅3处:一在北山村内西北部,地名“后城子”;一在大于家村西北300米处,凤凰山南坡山腰,地名“田家茔”;一在董家村东500米处顶上。外城其余夯土遗迹,多散见于农田耕土之下,城墙走向,因之可循。许多流传至今的地名,如大于家村北的“城子后”,南埠村东南的“城子前”,曹家新村西的“城子顶”等,都是古城位置的佐证。
2006年归城城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harbin@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huigan.cn/article/5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