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古时剑南五关之一的白马关。白马关地处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三国时称绵竹关,隋唐时称鹿头关,五代时始称白马关,沿用至今。作为古时蜀都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自三国起到清代止,白马关曾发生大的战事百余次。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公元263年,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率蜀军血战魏将邓艾壮魂于此,导致关破绵竹失,刘禅降蜀汉亡。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发生这场战争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倒湾八卦谷古战场。
倒湾八卦谷最大的特点是:石奇、林幽,整个景区内古木郁郁苍苍,巨石形态各异。置身其中,仿佛进入原始森林,兴奋而又惊奇的心情油然而生。阳春三月,八卦谷内无名小花随风摇曳,偶尔一两声布谷鸟的鸣叫,更增添了山谷的宁静;盛夏时光,山谷内凉风习习,蛙鸣阵阵,听山泉叮咚,一份惬意自然涌上心头;深秋时节,鲜红的野果高挂枝头,金黄的树叶翩然而下叠满小径和山岗;隆冬之际,看万木银装素裹,孕育又一个春天。
游倒湾不需要从哪条路开始再到哪条路结束,你随便进倒湾就是一个起点,而走出倒湾便是终点。当然,如果您是第一次来的话,就不要贸然行走,因为倒湾的地形复杂奇特,熟悉它的人可以随处都是终点,不熟悉它的人就像钻进了诸葛父子布下的八卦阵,寻不到出路。
倒湾的地质构造可以追溯到大约两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地质时代。当时天地洪荒,白马关所在地还是奇异的海底世界,砾石熔岩被冲击成无数沟壑,婉如这些岩石被海流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大海消逝,便形成一个个屏障,成为后来冷兵器时代的白马关古战场,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游览的天然胜境——倒湾。与其说白马关有一个倒湾,不如说是倒湾成就了白马关。
说了这么多,您肯定会问,倒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前面已经提到,这里曾发生过一场举足轻重、生死攸关的大战,“危坡下距气如虎,鹿头忠魂白虹吐”。公元263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李恢之侄李球、黄权之子黄崇血洒鹿头山绵竹关(白马关),谱写出一曲悲壮雄烈的挽歌,刘禅降,蜀汉亡。指挥这次鹿头山绵竹关抗御曹魏军队的统帅就是诸葛亮47岁时所生、17岁时娶蜀汉公主为妻、第二年被提升为羽林中郎将的诸葛瞻,之后他不断升迁,直到担任他父亲诸葛亮曾做过的军师将军一职。公元263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等分三路伐蜀。蜀大将军姜维上表后主刘禅,请求派左、右车骑将军督率军队分头守护阳安关(今陕西阳平关)口以及阴平桥头,深得刘禅宠幸的宦官黄皓迷信巫术,认为敌军不会攻来,报告之后便把这份关系蜀汉生死存亡的紧急文书压了下来,导致朝廷群臣都不知道。结果邓艾攻来的时候,姜维被邓艾击败,只得返回阴平(甘肃文县)防守。于是邓艾率一批精兵强将从无人小道0阴平关,破江油关。等到诸葛瞻到达涪县时,前锋已破,尚书郎黄崇痛哭流涕的苦劝诸葛瞻立即固险防守,不要让敌人攻进来,而诸葛瞻认为时间仓促难以抗拒敌人,于是退到绵竹,在鹿头山绵竹关布兵防守,邓艾攻进涪县,派人送书信引诱诸葛瞻说:“如果你投降,我肯定向魏王-请求封你为琅琊王。”诸葛瞻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斩了邓艾的使者,登上鹿头山指挥蜀军与邓艾率领的曹魏军队进行决战,绵竹关前锣鼓铿锵、战马嘶鸣,杀声震天。然而,诸葛瞻匆忙从后方调来的军队多未参加过战斗,没有实战经验,虽然占据有利地形,但还是在魏军的凌厉攻势下渐渐不敌,绵竹关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诸葛瞻、张遵先后被魏军砍下头颅,蜀军将士大部殉难,绵竹关失守。而这里,也因蜀汉将士的不断倒下而得名“倒湾”。
道路两旁的红色小珠果名叫“野槟榔”。关于这些娇艳欲滴的野槟榔,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年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将士在这里抵御曹魏军队,蜀汉将士大都阵亡,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坡,染红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后来,在这些将士们倒下的地方,长出了丛丛带刺的野槟榔。每年秋冬,这些野槟榔的枝头便挂满了串串火红鲜艳的珠果,放眼望去,山坡上红艳艳的一片,漫山遍野就像一片火的海洋。在这片红色里,依稀可见当年蜀汉将士血流成河的景象,再加上“槟榔子”的谐音就是“兵郎子”,于是,人们便说这些血红的槟榔是诸葛瞻及蜀国死难将士们的英灵所变。
倒湾的地形复杂奇特,怪石嶙峋,沟梁交错,石阵各异,深不可测,八卦谷形如迷宫,参天大树俊秀清幽,浑然天成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愧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应该就是马致远先生所描写的意境所在吧?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处景观,被称为“鸳鸯池”,大家可以看看鸳鸯池的格局,它是由一个旱洞和一个水洞组成,这边的旱洞和山岩背后的水洞是连在一起的,成双成对,所以被称为鸳鸯池。传说最早这里住着一只千年古蛙,它没日没夜的在洞里弹唱,所以这只古蛙又叫抚琴蛙。后来,洞干涸了,这只古蛙也就不见了。只是每每夏天到来,这里蛙鸣依旧,就像乐师的琴声一样。
这个地方好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啊,它的名字叫“麓门五景”,“麓门五景”有哪五景呢?它们分别是:金猴拜寿、大象迎祥、天犬佑护、穿山甲罩、通天一线。大家可以试着将我们头顶的这些大石与我们的五景对号入座,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其实也很简单,你们看,这是“大象迎祥”,大象的鼻翼微翘,是不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呢?岩石上的穿山甲双目圆睁,仿佛正要穿山而过。崖顶的天犬斜卧着注视着下面,好像真的能够保佑我们平安幸福。山尖的金猴微微弯腰,拜寿的调皮样惹人发笑。再看看我们的“通天一线”,大家可以去观察比较一下,看看我们倒湾的“通天一线”跟峨眉山的“一线天”有什么区别。从我们倒湾的“通天一线”望去,天地连成一线,天真的只有一条线那么宽。
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别有一番风味。请大家拍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大家知道这块空地是做什么用的吗?可能一些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可能都已经猜到了,对了,它是专门用来放战鼓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打仗都是先擂鼓,后冲锋。战鼓擂得越响、越有力,就越能鼓舞士气,这只军队赢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古时候打仗,鼓擂得好不好在一场战争当中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所以,这个地方就叫“擂鼓坪”。
一路走来,我们来到了忠魂峪,大家可能早就留意到了山崖边两个硕大的像骷髅一样的巨石了。关于这两个骷髅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年血战绵竹关,当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蜀军败北已成定局,但是诸葛瞻与张遵仍旧在敌阵中英勇杀敌,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动容,他们力气耗尽,身受重创,最终被擒,但是他们誓死不降,于是便被斩首,这里便是他们被斩首的地方。于是,他们的英灵便化作两个骷髅头一直在这里守望着昔日的战场,他们死不瞑目啊。所以,老百姓把这里叫做“千秋遗恨”。
出了“忠魂峪”,接下来我们要观赏的是“肝胆石”。大家请看,眼前的这一上一下两块石头便是“肝胆石”了。传说当时蜀汉军队大败,诸葛瞻宁死不屈,为了表示他对蜀汉王朝的忠贞,于是剖腹露出肝胆,后来他的肝胆便化作了这两块石头,才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肝胆石”。“忠心垂环宇,赤胆照日月。”肝胆相照,忠心可鉴,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这一路走来,我们不难看到,到处都有形态奇特的石头,除了已经命名的,还有很多是未命名的,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觉得它像什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说不定以后它就真的以你起的名字而命名了哦。比如说这块石头,有人说它像一个狮头,也有人说它像一条鳄鱼,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我们所在的倒湾它是属于鹿头山的范围的。那么这座山为什么叫鹿头山呢?传说是这样说的:古蜀国杜宇时代的大臣张鹿头,力劝杜宇拒绝接受秦国所赠的财宝和美女,杜宇发怒,将张鹿头逐出朝廷。张鹿头来此结庐而居,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秦兵伐蜀时经过此山,张鹿头与秦兵统帅张仪辩论,张仪无辞回答,派兵从张鹿头身上踏过去。后人因感动于他的爱国精神,于是便将这里命名为鹿头山。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鳌鱼听道”,就是这三块并列的石头,大家看它们像不像三条鱼?话说当时张鹿头在这里修道、讲道。由于他对道法特别有研究,附近的村民便都来听他讲道,于是,他也就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此事不久便传到了南海,这三条鱼被他讲的道法所吸引,便从南海游过来,前来听他讲道。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海干涸了,这三条鱼便化作了化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三块石头。
眼前的这一块巨型石头,它的崖壁平滑,是一个适合举办攀岩的绝佳场所,而在这块石头的顶部,就是“悟道台”。据说当时的人都认为,山越高离天越近,越能够靠近神仙,就越能够得道成仙,所以那时候张鹿头经常在上面修道、悟道,由此而得名“悟道台”。
在“悟道台”的旁边,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大家站远一点看右边的岩石,觉得它像什么?对了,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它像一个人的侧脸。据说当年张鹿头得道成仙之后不愿离开这个人间仙境,就让他的肉身留在了这里。后来当地的人发现了这里,于是便说这块巨石就是他的脸化成的。乍一看两块巨石之间空隙狭小,大多数的人以为里面毫无风景,也就不进去了。然而,从两块大岩石中间进去,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蓝天草甸,树竹鸟语,令人陶醉,于是便有了这“别有洞天”。
旌旗岭。当年,无数的蜀汉将士就是在这里摇旗呐喊,试想一下,那壮大的场面多么动人。著名诗人蓝野说:“这里曾经烽火连天,遍插旌旗;这里曾经哭声震天,受伤的士兵,在旗帜下战栗。”闭着眼迎风感受一下,您能否从风中听到隐约传来的冲锋的号角声,将士的摇旗呐喊声,震耳欲聋的战鼓声,还有战马的长长嘶鸣?
旌旗岭下,这块巨石就像振翅欲飞的天鹅,呵护着它还未孵化的后代,慈爱的双眼充满着希望,一汪清泉从两个巨大的卵石间流出,由此而得名“天鹅抱蛋”。
穿过这条狭窄的小径,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株千年古藤,它的名字叫做“灵台古藤”。诗人说它是“用玫瑰花做的箭羽,箭头浸了十八年的女儿红,射中灵台,箭身就化成绕指柔的青藤,直至是灵台的一部分。”玫瑰花、女儿红、绕指柔的青藤,加上悠久的历史,当然也就让人扑朔迷离、流连忘返了。
沿着这条小径向上,穿过一道窄门,我们便来到了“八卦石”。传说当年诸葛瞻跟诸葛亮学会摆阵之后,在这里摆了一个八卦迷宫阵,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八卦。正所谓“一卦只要石头开花,一卦只要石头说话”。它虽未开口说话,却在这里见证着千百年来倒湾的历史。大家仔细观察,这里像不像一个巨型的阴阳八卦?阴裂处深不可测,阳石有孔如-。从这里俯瞰下去,倒湾的景色真的是美不胜收。因此,来过这儿的人都说,这里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作。
在早几年,这里还是有人居住的,那可真是世外桃源哦。由于政府部门主导开发旅游景区,老百姓主动配合就迁出去了,路旁这些倒塌的房屋旧址就是他们以前住过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拍拍照。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诸葛旗”。关于“诸葛旗”的命名之说有两种:一说它是诸葛瞻的宝剑,一说它是诸葛瞻的军旗。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成立的,我们站在阶梯下面看,像不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宝剑?就像当年诸葛瞻的宝剑,直插敌人的心脏。爬上阶梯,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看看,它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军旗。著名诗人林莽说它是:“一杆被遗忘的旗帜,千年不朽,倾斜地插在山路中”。从这面飞舞的军旗中,您能否想到诸葛瞻挺拔的身影,在军旗的掩映下,越发的显得英气逼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harbin@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