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汤水多,各色各样的汤成为洛阳街头最平常的风味小吃,如不翻汤、胡辣汤、牛肉汤等。小吃有新安烫面饺、浆面条、尚记牛肉汤等。特色菜有洛阳水席、洛阳燕菜、鲤鱼跃龙门等。
小吃
胡 辣 汤
是洛阳别具风味的小吃,只有早上才能吃到。特点是麻辣鲜香。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面、粉条、肥猪肉等,配料则为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葱花、蒜片、面筋泡等,调料包括糖、花椒、茴香、干姜、桂籽、胡椒、精盐、酱油等。
羊 肉 汤
阎家羊肉汤,已传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第二代对汤进行创新,使调料配置适当,汤味鲜美,闻名豫西城乡。阎家羊肉汤的特点是用鲜羊肉,当天用肉,当天宰羊;香料齐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咸淡适口,汤味鲜美。
不 翻 汤
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把两张不翻皮(绿豆面糊做成的类似于春卷皮)叠着放在碗里,舀些滚烫的猪骨头汤浇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醋、胡椒粉,于是一碗不翻汤就做好了。吃起来软绵不化,酸辣清淡,余味悠长。
丸 子 汤
汤里有豆腐、鸡鸭血、丸子,丸子金黄色,表皮很脆,油炸过,里面是肉酱面粉糊和豆芽,有乒乓球那么大。洛阳食客一般都会买一个饼,和着汤一起喝,冬天暖洋洋的自不必说,夏天出一身汗,也酣畅淋漓。
油 旋
油旋,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是大饼类的面食,吃起来有点像厚实的面包,洛阳当地都是这样的旋 丸子汤、羊肉汤一起吃做晚餐,类似于馕和夹馍。
尚 记 牛 肉 汤
尚记牛肉汤已有40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肉肥汤鲜,汤料齐全。尚记牛肉汤有甜、咸两种,吃的时候一般还要再汤中加入油炸过的辣椒末和蒜末,使汤味更加香醇适口。还有一种就是在汤中加入碎馍,边吃边喝,别有风味。
果 子 油 茶
油茶分两部分,下面是白白的羹,有点像浆糊,应该是用面粉炒制、加入盐、胡椒等作料兑汤汁而成的,还加了很多花生米。上面黄灿灿的当地人叫“果子”,吃起来有点像上海的麻油三子,脆脆的。稠稠的羹和脆脆的果子一起吃,很有趣。
浆 面 条
是洛阳最普遍的一道风味小吃。做法是将绿豆或黑豆的浆液加热,然后加入一些香油,滚沸后再将面条放入同煮,并不停搅拌,最后把调制好的盐、葱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等佐料加入。吃浆面条有个讲究,就是隔天的面条越好吃。
(图片由同程网网友 @美鱼儿 提供)
传统名菜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特有的传统名吃。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引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如流水一般,吃一道上一道。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再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其中有4个压桌菜,其他12道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魅族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又叫“带子上朝”。最后4道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洛阳燕菜
洛阳燕菜又名假燕菜、牡丹燕菜,是一道具有豫西地方特色的佳肴,历来被列为洛阳水席中的首菜。牡丹燕菜犹如盛唐时期艳装而出的妇人,一朵色泽夺目娇黄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花艳、菜香、汤鲜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适口。
洛阳燕菜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武周年间,洛阳城东关下园村长出一棵特大白萝卜,百姓视为“祥瑞”敬献进宫。御厨反复琢磨,将萝卜切丝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女皇品尝之后,赞其清醇爽口,沁人心脾,观其形态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燕菜”。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历代厨师的辛勤研制,燕菜日臻完善,其味道酸辣鲜香、别具一格,汤清口爽、营养丰富,成了洛阳传统名菜,流传至今。
洛鲤伊鲂
自古就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说。鲤鱼为黄河名鱼,鲤鱼跃龙门,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闻名中外。鲤鱼跳龙门,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烹制好的鲤鱼,昂首盘中,栩栩如生,仿佛欲跃而起。加之有青山衬托、状如门阙,颇富山野情趣。
清蒸鲂鱼,鲂鱼产于伊水,故有伊鲂之说。以其制作简单,香淡味纯而闻名。汉唐时期常以此鱼招待贵宾。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遂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心裁,与枸杞子同烧,名曰长寿鱼。刘秀食后,顿觉精神倍加,疲倦消失,常食之,身体也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