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山
老铁山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系千山山脉的余脉,她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老铁山
老铁山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系千山山脉的余脉,她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山的最南边有一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景观,那就是闻名天下的塔观双海,它是2000年大连市新八景之一,即百年灯塔--老铁山灯塔和黄渤两海。

简介
老铁山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系千山山脉的余脉,她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其间的老铁山水道是我国最凶险、最涌急的水道。老铁山灯塔就建在老铁山角上,海拔86.7米,是清廷海关当局于1893年请法国人制造,由英国人修筑的,虽历经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和1904年日俄战争,仍保存完好,至今仍为过往船只导航。在老铁山灯塔下方,是险峻陡峭险的悬崖峭壁,它与山东蓬莱的理论对角线即为黄、渤海两海分界线。黄、渤两海的浪潮,由海角两边涌来,交汇在这里,由于海底地沟运动和两海各自不同水色(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海水略黄)的作用,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水流,即黄渤海分界线。
故事
“老铁山头入海深,黄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云海,南来薄雾应风生。”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它的壮观景象。大连作家邓刚曾在他的小说《龙兵过》中形象而生动地描写过这条两海分界的水线。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分封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龙王海疆领域时,东海、南海两位龙王一直相安无事,而且互嫁龙女,成为儿女亲家。唯有渤海龙王和黄海龙王,俩人都是气量狭小、斤斤计较的势利眼。双方巡海夜叉龙兵蟹将经常为海界之争大打出手,纠纷不断,又都不服对方,因为此事常常闹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让他们俩搅得大伤脑筋,无奈,他只好派太白金星到黄渤两海上空去巡视。太白金星来到老铁山前洋,见此处地势险峻,而水色略有不同,又见巡海的两海夜叉龙兵在此地带气势汹汹地争斗,遂向玉皇禀报了实情,玉皇大帝立刻召见黄渤两海龙王,问他们可否同意在老铁山前洋划分永久界限。俩龙王起初相互无言,转念又想,长此争吵下去,也不是个事,这样由玉皇大帝出面钦定,也算是讨了个说法,何不顺水推舟,就此罢休得了。于是跪拜谢道“但凭玉皇恩准”。玉皇大帝当即命令太白金星手持令箭一支投向老铁山前洋,只见轰隆一声巨响,溅起万丈波涛,海底突然生出一道深深的沟堑,而与此同时,渤海变得略黄,黄海反倒湛蓝起来。这样一来,渤海龙王略有不快,太白金星又道,渤海龙王休要少见多怪,你领海的颜色变黄是因为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沃土养料充足,对海里的龙子龙孙与鱼虾繁衍大有益处,没事你偷着乐吧。渤海龙王一听也高兴起来。从此,这一带就成为黄渤海的自然分界线,而渤海的海鲜水产也由于海洋中营养成分浮游生物丰富,所以非常鲜美无比。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而已,黄渤海自然分界线景观的形成,却为黄渤海自然分界线景观增添了文学色彩。
景点介绍
老铁山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登临老铁山的百年灯塔,俯瞰黄海与渤海。东部黄海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呈微土色,泾渭分明。
老铁山水道是我国较凶险、较涌急的水道。老铁山灯塔就建在老铁山角上,海拔86.7米,是清朝海关于1893年请法国人制造,由英国人修筑的。虽历经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和1904年日俄战争,仍保存完好,至今仍为过往船只导航。
在老铁山灯塔下方,是险峻陡峭险的悬崖峭壁,它与山东蓬莱的理论对角线即为黄、渤海两海分界线。黄、渤两海的浪潮,由海角两边涌来,交汇在这里,由于海底地沟运动和两海各自不同水色的作用,形成一道分界线。“老铁山头入海深,黄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云海,南来薄雾应风生。”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这里的景象。
老铁山主峰大崖顶海拔465米,临海一侧,峭壁耸立,山势陡险。山上遍布灌木丛及乔木林,是候鸟过境的理想停站。每年秋季,来自西伯利亚、兴安岭、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的大批鸟类,迁徒时路过这里,或在这里停留数日,养精蓄锐,再漂洋过海,到南方越冬;春季返回。因此,老铁山有“鸟栈”之称。
开放时间
全年 8:00-17:3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harbin@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zhuigan.cn/article/75819.html